評劇皮影的藝人之鄉(xiāng)——唐山市豐潤區(qū)小張各莊鎮(zhèn)的傳說
鄉(xiāng)村旅游網消息:在唐山市豐潤區(qū)西南部的燕山腳下,還鄉(xiāng)河畔,有一個歷史悠久的經濟文化重鎮(zhèn)小張各莊鎮(zhèn)。小張各莊鎮(zhèn)位于唐山市西部豐潤區(qū)南部,南與天津市寧河區(qū)接壤,處在京津塘金三角地帶,距唐山市區(qū)20公里,全鎮(zhèn)總面積31平方公里,人口16690人。
小張各莊村始建于元代,開始在此居住的有孫姓、周姓、張姓三個主要姓氏。周家曾有人做過駙馬,因犯隱寶不獻之罪而被砍頭。明朝時又有張姓四戶,隨著燕王掃北遷徙到此,因張姓有權有勢,故和大張各莊相對,稱為小張各莊。
該村大街東口聳立著一座宏偉的文昌閣,此閣高達四丈,上建有閣樓,下有可供車馬通過的拱形通道,顯得氣勢磅礴。此閣系明朝中期張家三進士所修,以表示功名和氣派。張家三進士又集資修了家廟,供奉祖先。
本村張成志精心創(chuàng)作,雕刻的皮影影人,不僅暢銷全國,還出口到日本、新加坡、香港等地,他的名字已經鄉(xiāng)村旅游網收入《中國民間藝人大詞典》。該村的肖玉林是河北省舞蹈協(xié)會理事,他整理的民間舞蹈資料已經在國外發(fā)行,保留至今的文藝活動有民間皮影,影人雕刻藝術現(xiàn)又有新的創(chuàng)新。
該村建有集鎮(zhèn),工商業(yè)發(fā)達,棉花種植歷史悠久,該村曾榮獲國務院頒發(fā),由周恩來署名的獎狀,獎勵他們向國家交售棉花和糧食有功。
小張各莊鎮(zhèn)南還有一個大沙坨,此沙坨高出地面一丈二尺,在大沙坨南北又有兩個村,沙坨南的村叫南青坨,沙,坨北的村,叫北青坨。南青坨村是豐潤區(qū)第一大村,姓氏較多,村民的祖先多是明代由山東遷入的。該村有一位民國時期的著名民主革命家丁開嶂先生,丁開嶂,字小川,是抗俄鐵血會的首領。著述甚多,曾率軍抵抗沙俄,事跡可歌可泣。他的兒子丁文雋為我國著名的書法家,著有《書法精論》。30年代著名的評劇皇后白玉霜,也出生在該村的郭姓人家。
村西南建有戲樓一座,相傳是本村李似道所修,李似道是一個著名的道人,樂善好施,仙風道骨,法術絕倫。傳說他曾用毛驢車,一夜之間修成了戲樓和南青坨村至寧河縣豐臺鎮(zhèn)的十三座石橋,至今石橋的遺跡痕跡尚存。道光年間該村又重修了戲樓,戲樓上懸有丁開嶂先生的手書“歌舞升平”4個字的木匾一塊。與戲樓相對的一里處有古槐一棵,需四個人合抱此樹,大約有500多年的歷史,文革中戲樓和古槐,被損毀,1946年該村建立評劇團,數(shù)10年堅持排演,可以稱為評劇之鄉(xiāng),著名的表演曲目有《花為媒》、《秦香蓮》、《小姑賢》、《劉巧兒《》等,該村向唐山市和豐潤縣劇團輸送了7個演員,皮影、評劇、秧歌異彩紛呈,久盛不衰。
在南青坨村南,還有一個村莊叫南坨,因為該村村子所處的位置較高,村南較洼,在村南平原上有一個沙坨,因此該村自明朝以來就成為南坨,村民大多是明朝年間,燕王掃北時由山東棗林莊遷入,清朝時期,該村梁姓8家富裕戶,稱為八大堂,分別為成玉堂、冶玉堂、禮玉堂、寶玉堂、聚玉堂、琢玉堂、德玉堂,閑玉堂,各堂的宅院深闊,層層的廳房前出廊后出鞘,雕梁畫棟,雄偉壯觀,室內文雅古樸,院內花草魚池,八家中讀書的人較多,但沒有一人在朝居官,都以經商和收取地租為業(yè),有的也以教書育人為業(yè),該村愛好戲曲歌舞,有皮影至今流傳。
鄉(xiāng)村旅游網報道
(掃碼關注鄉(xiāng)村旅游網,精彩故事讀不完)
(歡迎登陸中國鄉(xiāng)村旅游網欣賞更多精彩民間故事,并請聯(lián)系15931568991給我們賜稿)
評劇皮影的藝人之鄉(xiāng)——唐山市豐潤區(qū)小
南青坨村八大堂分別為成玉堂、冶玉堂、禮玉堂、寶玉堂、聚玉堂、琢玉堂、德玉堂,閑玉堂...(464)人閱讀時間:2022-11-22“高壓線”下的戀情
高壓線下的戀情 原創(chuàng) 張志發(fā) 宋道口鎮(zhèn)張營村 中國鄉(xiāng)村旅游網消息:1965年,參加四清工作隊時...(572)人閱讀時間:2020-10-07豐收節(jié)上話巨變——記富裕和諧美麗的馬
豐收節(jié)上話巨變記富裕和諧美麗的馬蘭莊鎮(zhèn) 原創(chuàng) 張立新 鄉(xiāng)村旅游網 4天前 中國鄉(xiāng)村旅游網消...(479)人閱讀時間:2020-09-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