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王征東時,遷安境內(nèi)一些村落唐軍安營扎寨,留下許多唐王命村名的故事。
1、萬軍。位于沙河與青龍河交會處的換甲套東南。村落叫作萬軍圈。村北高地叫“帳房山”,萬軍山東北臨青龍河,西北為有寬闊平原,南面緩坡可以上山,山巔有土城,周圍300步,中有“點將臺”,唐太宗征遼駐兵于此。坡南居住村民。唐王在此曾聚兵上萬,因此留村名叫萬軍。
2、軍屯。唐王駐軍扎營的村落,村西小溝邊有一金色石碑,封村名金屯里,因屯兵改名叫軍屯。
3、小寨。唐軍安營小寨,為尋找水源,唐王沿村南東西走向的溝壑,發(fā)現(xiàn)西部洼地沙土濕潤蒲草叢生,水草間還有汪水,形成多條小溪,上下長滿蒲葦?shù)认菜安?。行至村西南忽然聽?ldquo;嘩啦啦…”一陣聲響,發(fā)現(xiàn)有一深水大坑。唐王想,深水坑分明是一個蓄水池,有蓄水池不愁沒水喝,想著想著心中高興,舉起三股鋼槍,在村正南的壑溝一槍扎出三個槍眼,槍眼成泉向上冒水,三泉齊涌匯流成河。
4、新寨。唐王沿流東行來到岳孤山西,忽見山根有一盆口粗的大泉,周圍還有百多個小泉,泉眼噴出尺多高的泉水,潔白如雪,很像銀花怒放。大泉居中,小泉相圍,如同眾星捧月。只見水流入河處有一黑色巨石,其狀如龜,唐王大喜:我在小寨扎出三泉涌,這里又有百泉岳孤水,水乃財運,黑色巨石分明是黑臉財神趙公明在這里匯聚財運,助我大唐必勝。遂傳令大軍搬到這里扎寨,村名叫新寨。軍營由小寨搬到新寨后,岳孤山黑巨石下,拴一金馬駒,并有飲馬槽,莊東修一座跨河的橋叫晾甲橋,把這條水清見底、四季常流、盛夏愈晾,嚴(yán)冬不冰的河封為“銅幫鐵底飲馬河”。傳說早年有一南蠻子看出岳孤山下有金馬駒,飲馬槽等寶物,扮成漁翁白天坐在黑石上釣魚,夜晚在縣城旅店包一房間策劃盜寶。一天黑夜,南蠻到黑石前,念念咒語挺胸運氣,雙腳剛?cè)胨宦犛腥舜蠛?,有賊!有賊!抓住盜寶賊!南蠻子急忙南逃到旅店,關(guān)上門七天七夜沒敢出屋,后來不知何時逃走。
5、爪村。位于龍山西側(cè),是龍山發(fā)生戰(zhàn)事的歷史見證者。唐初,姜辛本、姜辛霸占龍山為王,唐王征東路過爪村將姜氏兄弟招安,隨唐王東征,山上留有營寨石城基石遺址。
6、潘營。唐時住有高麗人,唐王征東到此趕走高麗人,因扎寨安營叫潘營。
7、官寨。唐王征東在該村落安營扎寨,故得村名叫官寨。
8、西丁官營。唐王征東時楊姓軍官在此駐守,村名叫楊莊子,后叫西丁官營。
9、丁官營。唐王征東有一武官在此安營,取名丁官營,后來該村劃分兩村,原村叫前丁官營,分出來的新村(10)叫后丁官營。
11、三里營。唐王征東曾在此安營,因距縣城三里,故名三里營。
文章轉(zhuǎn)載自微信公眾號:鄉(xiāng)村旅游網(wǎng)
唐山市灤南縣柏各莊鎮(zhèn)地名故事
相傳,柏各莊在明朝永樂二年(公元1404年)屬于灤州柏一社,祖先奉公家之命遷至此地定居,...(257)人閱讀時間:2022-04-28遷安村莊地名探源(五)——唐王征東留
唐王征東時,遷安境內(nèi)一些村落唐軍安營扎寨,留下許多唐王命村名的故事。 1 、萬軍。位于...(968)人閱讀時間:2021-08-03青龍抄道溝的由來(下)
青龍抄道溝的由來(下) 青龍職教中心...(686)人閱讀時間:2021-02-22唐山市豐南區(qū)岔河鎮(zhèn)地名故事(續(xù)二)
唐山市豐南區(qū)岔河鎮(zhèn)地名故事(續(xù)二) 中國鄉(xiāng)村旅游網(wǎng)消息:上一期我們講了豐南區(qū)岔河鎮(zhèn)高...(685)人閱讀時間:2021-01-31灤河兩岸是故鄉(xiāng)——灤河沿岸村莊地名故
灤河兩岸是故鄉(xiāng)灤河沿岸村莊地名故事 原創(chuàng)魏浩軒 鄉(xiāng)村旅游網(wǎng) 4月7日 中國鄉(xiāng)村旅游網(wǎng)消息:...(667)人閱讀時間:2020-10-06